石洞云归春雨足,海门月上夜潮生。

现代解析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自然画卷,读来仿佛能感受到山海的呼吸。

前一句"石洞云归春雨足"像是用延时摄影拍下的山间片段:雨后的云雾缓缓收进石洞,暗示持续充足的春雨刚刚停歇。"云归"二字把自然拟人化,仿佛云朵是玩累的孩子回家休息。湿润的空气和泥土的芬芳仿佛透过诗句扑面而来。

后一句"海门月上夜潮生"将镜头转向入海口。月亮从海平面升起,像是打开了某种神秘开关,潮水随之涌动。"生"字用得极妙,让潮水显得像有生命般自然苏醒。月光与潮水的配合,展现出大自然精准的韵律感。

两幅画面通过时间线索自然衔接——从雨后初晴的黄昏到月升潮起的夜晚。诗人抓住"云归"与"潮生"两个动态瞬间,用石洞、海门两个地理坐标,构建出既真实又充满诗意的空间感。不需要任何抒情词藻,单纯通过景物排列,就传递出对自然力量的惊叹与对天地规律的感悟。

陈珏

陈珏,长乐(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特奏名(《宋会要辑稿》选举八之二五)。十四年,为建康府学教授。事见《景定建康志》卷二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五。今录诗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