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余忠宣公墓

英风凛冽赤心存,皖伯台前庙貌尊。
七载孤城余战血,千秋祀典慰忠魂。
寒森墓道松楸老,声咽江流草木昏。
请向大观亭畔看,一池清洁水常温。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通过描绘余忠宣公墓的肃穆景象,歌颂了一位忠臣的赤胆忠心。

开头两句直接点明主题:余忠宣公的精神如凛冽寒风般刚烈,他的赤诚之心永不磨灭。皖伯台前的庙宇庄严肃穆,彰显后人对他的敬仰。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墓地环境:他曾经坚守孤城七年,浴血奋战,如今人们用隆重的祭祀来告慰他的忠魂。墓道边的松树和楸树苍劲古老,仿佛在默默守护;江水呜咽流淌,草木也显得黯淡无光,整个氛围悲壮而沉重。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用大观亭畔的一池清水作结:这池水清澈温暖,象征着余忠宣公高洁的品格和永不冷却的热血,也暗示他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

全诗语言凝练,情景交融,既表达了对英雄的缅怀,又传递了忠义精神永存的主题。

彭玉麟

(1816—1890)湖南衡阳人,字雪琴,号退省斋主人。诸生。道光末参与镇压李沅发起事。后至耒阳为人经理典当,以典当资募勇虚张声势阻退逼近县境之太平军。复投曾国藩,分统湘军水师。半壁山之役,以知府记名。以后佐陆军下九江、安床,改提督、兵部右侍郎。同治二年,督水师破九洑洲,进而截断天京粮道。战后,定长江水师营制,每年巡阅长江,名颇著。中法战争时,率部驻虎门,上疏力排和议。官至兵部尚书。卒谥刚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