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美好的山村夜晚,充满了自然的生活气息。
第一句"晚宿山村待雨晴"直接交代了场景:诗人在山村过夜,等待雨过天晴。这里用"待"字很妙,既表现了诗人悠闲等待的心境,也暗示了雨后清新的环境。
第二句"夜深云弄月痕明"写夜深时分的景象:云彩飘动,月光时隐时现。"弄"字用得生动,把云彩拟人化了,仿佛在调皮地和月亮玩耍。
后两句"茅庐四面溪田绕,半是蛙声半水声"描绘了居住环境的特色:茅草屋被溪水和稻田环绕,耳边回荡着此起彼伏的蛙鸣和潺潺水声。诗人用"半是...半是..."的句式,把两种声音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和谐的自然交响乐。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通过雨夜、月光、茅屋、溪田、蛙鸣、水声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山村夜景图。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种田园生活的喜爱和陶醉。最打动人的是诗中那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闲适意境,让读者也能感受到山村的宁静美好。
刘诜
(1268—1350)吉安庐陵人,字桂翁,号桂隐。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