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① 其七

猛火烧天霹雳鸣,深山大泽聚精灵。
筝琶空秽人间耳,爱取三郎羯鼓听(洪稚存、张船山、孙渊如、王仲瞿)。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夸张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真正艺术力量的推崇和对肤浅表演的鄙夷。

前两句"猛火烧天霹雳鸣,深山大泽聚精灵"描绘了震撼人心的自然景象:熊熊烈火仿佛要烧穿天空,雷声轰鸣如同天崩地裂,深山幽谷中聚集着天地精华。这里用大自然的壮阔气势比喻真正打动人心的艺术应该具有的震撼力。

后两句"筝琶空秽人间耳,爱取三郎羯鼓听"形成强烈对比。普通的古筝琵琶演奏被贬为"污染耳朵"的噪音,而唐玄宗(三郎)的羯鼓演奏才是值得欣赏的真艺术。羯鼓是唐代盛行的西域乐器,节奏激昂,这里用来象征充满生命力的艺术表现。

括号中列举的洪亮吉(稚存)、张问陶(船山)等四位诗人,都是性灵派代表,他们的诗风直抒胸臆,反对矫揉造作,这与诗中追求真挚强烈艺术表现的主张完全一致。

全诗核心观点是:真正的艺术应该像自然界的雷霆万钧般直击人心,而不是停留在表面技巧的炫耀。这种艺术观在今天依然具有启示意义——我们依然需要那种能震撼灵魂、展现生命本真的艺术创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