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被重新起用的忠臣,既有壮志豪情,也有豁达胸怀。
前两句说皇帝爱惜人才,把贬官在外的臣子召回京城。这位大臣从偏远乡野重新踏入森严的宫门,暗示人生转折。三四句用"蓬婆雪"(雪山)和"苜蓿山"(西域)两个边塞意象,说这位臣子虽然历尽艰辛,但报国热情依然像雪山一样纯净,豪情壮志仍能响彻万里边疆。
五六句写他的才能:起草军事文书快如疾风,连敌国都震惊;当年那些批评时政的"罪言",如今也被世人重视。这里暗含"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意味。最后两句最见胸襟——他提出的抗敌策略依然有效,虽然自己没获得高官厚禄,但能为国效力就足够欣慰了,表现出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格局。
全诗亮点在于塑造了一个有真才实学、历经坎坷却初心不改的官员形象。最打动人心的不是"热血""高歌"这些豪言壮语,而是最后"虽未封侯足解颜"的淡然,这种"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态度,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