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阳五老图

始同优烈晚同闲,五福俱全戴角冠。
典午山河遵大道,调元宗社对穹桓。
羌夷谁敢窥中夏,朝士猜疑畏岁寒。
肱股赓歌遗韵在,惟吾后进祇膺看(清陈邦产《历代题画诗类》卷四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五位德高望重的老者群像图,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他们的人生境界。

前两句用"始同优烈晚同闲"点明五位老人年轻时都曾为国效力,晚年共同享受清闲。他们不仅长寿(五福俱全),还保持着精神上的高贵(戴角冠象征尊严)。

中间四句通过两组对比形成强烈反差:一方面老人们曾守护国家山河(典午指司马氏,借指国家)、调和朝廷矛盾(调元宗社),让外敌不敢侵犯(羌夷窥中夏);另一方面朝中官员却猜忌忠臣(朝士猜疑),畏惧时局艰难(畏岁寒)。这种对比突出了老人们的忠诚与担当。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说老人们的功业虽已成过往(遗韵在),但他们的精神值得后人敬仰学习(惟吾后进祇膺看)。"肱股"比喻他们是国家栋梁,"赓歌"暗示他们的美德被传颂。

全诗用简练的语言塑造了五位历经沧桑却保持操守的长者形象,在赞美他们功绩的同时,也暗含了对当时朝廷风气的批评。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历经磨难仍坚守正道"的精神力量,以及"功成身退"的洒脱境界。

胡瑗

(93—1059)宋泰州如皋人,一作海陵人,字翼之,世称安定先生。以经术教授吴中。仁宗景祐初,更定雅乐,以范仲淹荐,与阮逸同校钟律,分造钟磬。后教授湖州,弟子数百人,教学有法,规章制度悉备。庆历中兴太学,即取其法。皇祐中,迁国子监直讲,其徒益众,礼部取士,其弟子十居四五。嘉祐初,擢天章阁待制,仍治太学。以太常博士致仕。有《周易口议》、《洪范口义》、《皇祐新乐图记》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