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

邻鸡接响作三鸣,残点连声杀五更。
寒气挟霜侵败絮,宾鸿将子度微明。
有家无食违高枕,百巧千穷只短檠。
翰墨日疏身日远,世间安得尚虚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早起》描绘了一个穷困文人在寒冷清晨醒来的场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自嘲的口吻,展现了生活的艰辛与理想的落差。

前四句写景:邻居家的鸡一声接一声打鸣,更夫的梆子声宣告五更天将尽。寒气裹着霜花穿透破棉被,大雁带着幼鸟在微亮的天色中飞过。这里用"侵败絮""度微明"等细节,让读者感受到刺骨的寒冷和黎明时分的苍凉。

后四句抒情: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哪能安心睡懒觉?纵有千百种才华,到头来还是只能对着昏暗的油灯。笔墨功夫日渐生疏,离当初的理想越来越远,这世上哪还顾得上追求虚名呢?诗人用"百巧千穷"的强烈对比,自嘲满腹才学却换不来温饱,最后发出对现实的无奈叹息。

全诗妙在把日常琐事写得深刻:鸡鸣、霜气、雁影这些寻常景物,都成为贫困处境的见证。特别是"寒气挟霜侵败絮"一句,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种渗入骨髓的冷,这种用具体事物表达抽象感受的手法非常高明。最后关于"虚名"的感慨,更是道出了古今文人共同的困境——当生存都成问题,理想便成了奢侈品。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