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须次杨士辉韵

倚马寒过塞上城,气浮丰颊碎峥嵘。高枝带雪垂松翠,断缕含霜折藕茎。

萧帝□边惟有白,参军幕下秪增清。郎官未似冯唐老,还就君王觅爱卿。

现代解析

这首《冰须次杨士辉韵》是一首描写边塞寒冬景象的诗,同时暗含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1. 边塞的苦寒画面 诗的开篇就用"倚马寒过塞上城"勾勒出边疆的严寒——诗人靠着战马穿过边关城池,寒气刺骨。"气浮丰颊碎峥嵘"进一步描写冷到呼出的白气在脸颊边凝结成冰晶的细节,让人直观感受到边塞冬天的凌厉。

2. 刚柔并济的意象 诗中"高枝带雪垂松翠"展现松树负重雪的坚韧,"断缕含霜折藕茎"则用折断的藕茎暗示脆弱。这两个对比意象,既写实景又暗喻人生——就像边关将士既要像松树般顽强,内心也有藕茎般的柔软伤痕。

3. 历史典故的运用 "萧帝□边惟有白"可能用梁武帝萧衍的典故(原句缺字),"参军幕下"指鲍照做参军的经历,这些历史人物都经历过怀才不遇。诗人借此表达:即便身处困境,也要保持清高品格("秪增清")。

4. 积极的自勉 结尾用冯唐年老仍被重用的典故,表明诗人虽像冯唐一样年华老去,但仍渴望像他最终遇到赏识自己的君王。最后"觅爱卿"的俏皮说法,让严肃的边塞诗突然变得生动,展现苦中作乐的豁达。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这种矛盾统一:写严寒却不显颓丧,用冰霜意象反而衬托出生命的韧性。就像松树负重却更显苍翠,诗人把边关的艰苦转化为对生命力的礼赞,最后落脚在永不熄灭的期待上,这种在逆境中保持希望的态度,正是跨越古今的共鸣点。

丁复

元台州天台人,字仲容。仁宗延祐初游京师。被荐,不仕,放情诗酒。晚年侨居金陵。其诗自然俊逸,不事雕琢。有《桧亭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