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经台

高台天畔白云关,蹑磴凌虚试一攀。寂寂讲经人去也,空馀清梵落人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高耸入云的讲经台,以及诗人登台怀古的感慨。

第一句"高台天畔白云关"用夸张手法表现讲经台的高耸——台子几乎挨着天际,白云像门一样环绕着它。这种描写让人感受到讲经台超凡脱俗的气势。

第二句"蹑磴凌虚试一攀"写诗人小心翼翼地踩着台阶,尝试攀登这座仿佛悬在空中的高台。"凌虚"二字生动表现了台子高得像是浮在空中。

后两句转入抒情:"寂寂讲经人去也"说当年在这里讲经的高僧早已不在,只留下空荡荡的台子;"空馀清梵落人间"用"清梵"(诵经声)这个意象,说现在只有诵经的余音仿佛还飘荡在人间。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怅惘。高台依旧在,但当年的人事已非,只剩下一些精神遗产(诵经声)还在影响着后人。这种对时光流逝、先贤不再的感慨,容易引发读者共鸣。诗中"白云关""凌虚"等用词既形象又富有想象力,让平凡的登高题材显得空灵飘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