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生长在山顶的孤松,赞美它坚韧不拔的品质,同时也暗含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前四句写孤松的形象:它独自生长在高高的山顶(山椒),挺拔肃穆地直插云霄。树干高达千丈,枝条也有百尺长,展现出非凡的气势。"肃爽"这个词让人感受到松树那种清冷孤高的气质。
中间四句写孤松的特性:它常年保持青翠不变的颜色(青青恒一色),这种卓尔不群的姿态不是一天形成的(落落非一朝)。"大厦今已构"这句很巧妙,表面说房子已经盖好了,实际暗指朝廷人才已满。可惜这棵优秀的松树却无人赏识(惜哉无人招),暗示诗人自己的才能无人发现。
最后两句用松树耐寒的特性作结:在寒冬十二月,其他树木都凋零了,唯独松树的枝叶依然常青。这里既是在赞美松树的顽强,也是在表达自己即便在困境中也要保持操守的决心。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诗人通过一棵孤松,既写出了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又委婉地表达了自己不被重用的遗憾。特别是"青青恒一色"和"枝叶独不凋"这两句,把松树那种不畏严寒、坚守本色的精神写得特别生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生活中那些坚持原则、不随波逐流的人。
张宣明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为人有胆气,尝为郭元振判官,出使至三姓咽面。历左拾遗、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玄宗先天二年(713)前后,尝以左拾遗监姚巂诸军事,兼招慰使,亲往蜀中验察山势民情,移牒益州长史陆象先,劝其罢凿岷山开路之役,蜀人因此得免苦役。能文工诗。尝山行见孤松,赏玩久之,乃赋《山行见孤松成咏》诗。凤阁舍人梁载言称此诗“文之气质,不减于长松”。所赋《使至三姓咽面》诗,时人亦“称为绝唱”。事迹散见《大唐新语》卷八、卷九。《全唐诗》存诗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