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

牧童见人俱不识,尽着芒鞋戴箬笠。朝阳未出众山晴,
露滴蓑衣犹半湿。二月三月时,平原草初绿。
三个五个骑羸牛,前村后村来放牧。笛声才一举,
众稚齐歌舞。看看白日向西斜,各自骑牛又归去。

现代解析

这首《牧童》用白描手法生动展现了乡村牧童的日常生活,充满质朴的田园趣味。

开篇先刻画牧童的外形:他们穿着草鞋、戴着斗笠,见到陌生人也不搭理,专注做自己的事。清晨太阳还没完全升起,山间雾气未散,露水打湿了他们的蓑衣——这些细节让读者立刻感受到清晨的凉意和牧童的勤劳。

接着用"二月三月""草初绿"点明早春时节,牧童们三三两两骑着瘦牛,在前后村庄间放牧的场景跃然纸上。最有趣的是中间突然插入的欢快片段:一个牧童刚吹起笛子,其他孩子立刻跟着唱歌跳舞,展现了孩童天真烂漫的本性。

结尾处用"白日西斜"自然过渡到黄昏,牧童们各自骑牛回家的画面,像电影镜头般缓缓落幕。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用手机随手拍的乡村vlog,通过晨露、瘦牛、笛声、歌舞这些接地气的元素,让我们闻到青草香,听到童谣声,看到最本真的田园童年。这种不加修饰的生活实录,反而传递出让人向往的纯粹快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