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马比喻人才,讽刺了社会不识人才的现实。
前两句说:普通马匹披着华丽的马具("华鞦"指装饰华丽的马鞍皮带),但真正的伯乐很难遇到,这些马到死都只能默默无闻。这里"凡肉"指平庸的马,暗指普通人;"伯乐"指能识别千里马的人,比喻能发现人才的伯乐。
后两句更直白:别怪马房里那些养马的下人("厮养"指马夫),他们眼里根本认不出千里马("骅骝"是古代名马)。这是说普通人根本分辨不出谁是真正的人才。
全诗用养马场的日常场景,揭示了人才被埋没的社会现象。诗人用"凡肉"与"骅骝"的对比,生动表现了平庸之辈受追捧而真正人才被忽视的无奈。最妙的是最后两句,把"不识人才"的责任归咎于普通人眼界有限,既尖锐又带着几分黑色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