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秋近雁行稀,天高鹊夜飞。妆成应懒织,今夕渡河归。
月皎宜穿线,风轻得曝衣。来时不可觉,神验有光辉。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是一首描述七夕节的诗词。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非常重要的一天,传说这一天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诗词描绘了七夕这一天的情景和人们的活动。

1. “秋近雁行稀,天高鹊夜飞。” 这句描述了秋天的景象。随着秋天的到来,大雁向南飞去,天空中大雁的身影变得稀少。在七夕夜晚,喜鹊飞翔在空中,为牛郎织女的相会搭桥。

2. “妆成应懒织,今夕渡河归。” 这里描绘了女子们在七夕节的准备。她们打扮得美丽动人,但因为期待和激动,可能无心织布。她们相信,今天晚上牛郎织女会渡河相会。

3. “月皎宜穿线,风轻得曝衣。” 这句描述了七夕夜晚的美好环境。明亮的月光下,女子们适合穿针引线,轻风徐来,正是晾晒衣物的好时机。七夕节也有女子祈求织女保佑自己心灵手巧的传统。

4. “来时不可觉,神验有光辉。” 这里可能描述了牛郎织女相会的神奇时刻。他们的相会如同神迹一般,人们无法察觉他们是如何到来的,但当他们相遇时,散发出璀璨的光辉。

整首诗词以七夕节的传统和习俗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节日的氛围和人们的情感。语言优美,富有想象力,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七夕节的浪漫和神奇。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七夕节的景象和人们的活动,展现了节日的魅力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语言通俗易懂,让读者能够领略到诗词的精髓和魅力。

沈佺期

沈佺期(约656 — 约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 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 沈宋 ”。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