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顶
山河自布地,峦岫不妨天。
五岳谁争长,群峰尔独先。
穷崖连海雾,上界杂星躔。
俯视三湘小,平看二曜悬。
我来庾岭外,秋落洞庭前。
商籁传清梵,明河引瀑泉。
游人恣远眺,羽客意蹁跹。
宝洞凭虚尽,中区一览全。
丹梯非绝地,紫极混重玄。
到来穷胜赏,閒得问诸仙。
野意随寥廓,浮名任弃捐。
盘云依古石,趺坐类枯禅。
挥麈摇霞际,清歌泛日边。
自怜出世想,不用买山钱。
久住浑空寂,高居独洒然。
或乘黄鹤去,归抱白云眠。
自得空中意,堪为静者传。
风尘何处著,人世自相牵。
寄语烟霞客,世外共周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高山后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由的心境。全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来理解:
1. 登高望远
诗人站在高山之巅,极目远眺,看到孤烟升起,山峰直插云霄。山河大地在脚下展开,云雾缭绕,仿佛能触摸到星辰。他俯瞰三湘(湖南一带的江河),觉得它们变得渺小,甚至能平视日月(“二曜”)。这些描写突出了山的高峻和视野的开阔,让人感受到一种凌驾于尘世之上的壮美。
2. 对比与超脱
诗人将这座山与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相比,认为它更胜一筹。他提到“浮名任弃捐”,表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只想沉浸在这片自然美景中。他像修行者一样盘坐在古石上,挥动拂尘(“挥麈”),清歌自娱,表现出一种闲适自在、远离喧嚣的生活态度。
3. 向往仙境
诗中多次提到仙人的意象,比如“羽客”(道士)、“黄鹤”、“白云”等,暗示诗人渴望像仙人一样自由翱翔,摆脱世俗的束缚。他觉得自己已经找到了“空中意”——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并希望与同样追求宁静的人分享这种感悟。
4. 对世人的劝诫
最后,诗人感叹尘世纷扰,人们被名利牵绊,无法像他这样享受自然的馈赠。他寄语那些热爱山水的人(“烟霞客”),邀请他们一起在世外逍遥,共度超脱的生活。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画面感强:通过壮丽的山水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登高望远的震撼。
- 情感真挚: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容易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 语言流畅:虽然是一首古诗,但意象清晰,比喻生动(如“平看二曜悬”把日月写得触手可及),读起来并不晦涩。
核心思想:
诗人通过登山的经历,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他告诉我们,真正的快乐不在于追逐名利,而在于心灵的宁静与自由。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值得回味——有时候,我们需要暂时放下忙碌的生活,去感受大自然的壮美,找回内心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