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招讨李春野

元田种玉不传方,春去春来野自香。
雁入燕云丹未反,笑援明月醉山阳。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超脱世俗、自在逍遥的隐士形象,充满自然意趣和洒脱情怀。

前两句"元田种玉不传方,春去春来野自香"写隐士的生活状态:在田野中种植珍贵作物却不传授秘诀,任凭春去春来,野外自然飘香。这里用"种玉"比喻隐士的高洁品格,而"不传方"则表现其不慕名利的淡泊心态。

后两句"雁入燕云丹未反,笑援明月醉山阳"更显豪放:大雁飞入北方云层不再回来(暗示隐士决心远离尘世),主人公却笑着摘取明月,醉倒在山阳之地。这里用夸张手法表现隐士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逍遥境界,"笑援明月"的意象尤其生动,展现出不拘常理的浪漫情怀。

全诗通过种玉、野香、飞雁、明月等自然意象,塑造了一位超然物外、笑傲山林的隐士形象。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开阔洒脱,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最打动人的是诗中那种无拘无束、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命状态。

王奕

王奕(生卒年不详),字伯敬,号斗山,玉山(今属江西)人。生于南宋,入元后曾出任玉山县儒学教谕。与谢枋得等南宋遗民交往密切,诗文中不乏以遗民自居的文句,所以《宋诗纪事》将他列入书中。清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因王奕《玉窗如庵记》末署“岁癸巳二月朔,前奉旨特补玉山儒学教谕王奕伯敬谨撰并书”,认为“癸巳为至元三十年(1293),然则奕食元禄久矣,迹其出处,与仇远、白珽相类。”(《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六)改题元人。代表作品有《酹江月》、《摸鱼儿》和《沁园春》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