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三日叶凝秋兄招饮予与是务斋主江南同往席间是务斋主口占七排八韵大家相约步韵叶兄先成予次日乃就
胸中浩气接长江,吐出波涛撼北窗。
欲挽风骚归落寞,故将金石作舂摐。
郑声已厌红牙板,春酿还倾白玉缸。
莫道吟怀忘蜀魄,要将醉语傲秦邦。
浮云久识千年幻,烈日焉能百草降。
且向汀洲偕野鹭,笑看堂庙闹村尨。
君探碧海明珠出,我愧黄钟寸梃撞。
谁有清才堪夺锦,忽然奇气上眉庞。
欲挽风骚归落寞,故将金石作舂摐。
郑声已厌红牙板,春酿还倾白玉缸。
莫道吟怀忘蜀魄,要将醉语傲秦邦。
浮云久识千年幻,烈日焉能百草降。
且向汀洲偕野鹭,笑看堂庙闹村尨。
君探碧海明珠出,我愧黄钟寸梃撞。
谁有清才堪夺锦,忽然奇气上眉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文人雅集的场景,展现了诗人豪迈洒脱的胸襟和对诗歌创作的热情。
开头四句气势磅礴,诗人说自己胸中的豪情像长江一样奔涌,写出的诗句能震撼窗外的世界。他想挽救日渐衰落的诗歌传统,所以用金石般铿锵有力的语言来创作。
中间八句写酒席上的情景:诗人厌倦了软绵绵的流行小调,更喜欢畅饮美酒。他说不要以为我们这些诗人忘记了故乡(蜀魄指杜鹃鸟,代表思乡),其实我们是要用醉后的豪言来傲视那些世俗之人。诗人看透了世事变幻如浮云,知道烈日也压不倒野草的生命力,他宁愿和水边的白鹭作伴,笑看朝廷里那些像疯狗一样争权夺利的人。
最后四句是诗人对朋友的赞美:你像从深海里采得明珠般写出好诗,我惭愧自己像拿着小木棍敲打大钟(比喻才疏学浅)。谁有真才实学能写出夺魁的佳作?突然灵感就涌上眉梢了。
全诗充满豪放不羁的气息,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长江、金石、明珠等),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忱,对世俗名利的蔑视,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既有酒席上的热闹,也有对艺术追求的严肃,展现了古代文人雅集时以诗会友、把酒言志的典型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