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叶
亦知春去久,刺眼乱红迷。
树树开能遍,村村列正齐。
乍疑金谷路,忽讶武陵溪。
锦暗千重障,丹明百丈梯。
栖偏怜翡翠,舞只许山鸡。
有恨过桃井,无言胜李蹊。
烘霞长似醉,染露恰成啼。
用尽妍华力,看来秪一凄。
树树开能遍,村村列正齐。
乍疑金谷路,忽讶武陵溪。
锦暗千重障,丹明百丈梯。
栖偏怜翡翠,舞只许山鸡。
有恨过桃井,无言胜李蹊。
烘霞长似醉,染露恰成啼。
用尽妍华力,看来秪一凄。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霜叶满山的景象,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生感慨的交融。
1. 视觉冲击与季节反差
开篇"亦知春去久"点明已是深秋,但火红的霜叶却像春天一样"刺眼乱红迷",制造出强烈的视觉反差。诗人用"树树开能遍,村村列正齐"展现漫山红叶的壮观,就像整个山林在深秋重新开花。
2. 神话般的色彩联想
诗人看到红叶联想到两个著名典故:"金谷路"(晋代富豪石崇的奢华花园)和"武陵溪"(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红叶既像金谷园的锦缎屏障,又像桃花源的梦幻溪流,赋予自然景观神话般的瑰丽色彩。
3. 动静结合的生命力
"栖偏怜翡翠,舞只许山鸡"用翡翠鸟和山鸡在红叶间栖息飞舞的画面,赋予静态景色动态美。而"烘霞长似醉,染露恰成啼"更巧妙——红叶像醉酒的晚霞,叶上露珠如同哭泣的泪滴,拟人化的描写让景物有了情感。
4. 深沉的人生感悟
结尾笔锋一转:"用尽妍华力,看来秪一凄"。尽管红叶竭尽全力展现最后的绚烂,终究透出凄美。这既是对红叶命运的叹息,也隐喻人生辉煌后的落寞,形成震撼的情感收束。
全诗就像一部微型纪录片:先以航拍视角展现红叶全景,接着特写神话般的色彩细节,再捕捉鸟兽活动的生机,最后镜头拉远,留下悠长的生命思考。诗人通过赞美深秋最后的绚烂,道出了所有美好事物终将凋零的永恒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