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深夜赏竹、提笔作画的雅致场景,充满宁静而灵动的意境美。
前两句"幽人夜不眠,月吐窗炯炯"像电影开场:月光像会呼吸似的,把窗户照得透亮,一位隐居的雅士被这清辉唤醒,毫无睡意。这里的"吐"字用得极妙,让月光有了生命感。
后两句"起寻管城公,奋髯写清影"最有趣:文人半夜爬起来找毛笔(管城公是毛笔的拟人化称呼),连胡须都激动得翘起来,就为了画下月光中摇曳的竹影。"奋髯"这个细节描写,把创作者那种迫不及待的灵感迸发状态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
全诗短短20字,却包含了三个精彩镜头:皎洁的月光、不眠的雅士、挥毫的激情。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突然迸发的创作冲动——就像现代人半夜灵感来了,突然跳起来写诗画画一样,把文人雅趣写得特别生动自然。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