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落梅风_天宝补遗姮

天宝补遗

姮娥面,天宝年,闹渔阳鼓声一片。马嵬坡袜儿得了看钱,太真妃死而无怨。

西湖

湖光静,山影孤,载斜阳小舟横渡。正花开玉梅千万株,鹤飞来老逋归与。

冷泉亭小集

弹初罢,酒暂歇,醉诗人满山红叶。问山中许由何处也,老猿啼冷泉秋月。

春日湖上

担春胜,问酒家,绿杨阴列仙图画。下秋千玉容强似花,汗溶溶借人罗帕。

春晚次韵二首

莺莺恨,燕燕愁,惜春归玉容添瘦。东君可人人病酒,怯东风海棠红皱。

金樽尽,玉漏迟,月明天柳阴无地。杜鹃怕将愁唤起,困东风夜深花睡。

蜡梅花

学宫样,改玉容,列金钗主人情重。撼疏林夜来窗外风,蜜蜂儿带香吹冻。

寒夜

寒斋静,瑞雪多,冻吟诗起来孤坐。芦花絮衾江纸也似薄,问袁安怎生高卧?

题扇面小景

人何处?不寄书,一声声雁将秋去。月明中情闹情正苦,玉波寒粉莲啼露。

湖上

羽扇尘埃外,杖藜图画间,野人来海鸥惊散。四十年绕湖赊看山,买山钱更教谁办?

越城春雪

朱帘上,皓齿歌,柳梢青野梅开过。倚阑干醉眸天地阔,雪山寒玉龙高卧。

离情

人孤另,愁万结,南楼上雁声拖拽、别离有情无处写,洞箫寒满天明月。

江上寄越中诸友

江村路,水墨图,不知名野花无数。离愁满怀难寄书,付残潮落红流去。

春情

秋千院,拜扫天,柳阴中躲莺藏燕。掩霜纨递将诗半篇,怕帘外卖花人见。

现代解析

这首元曲《【双调】落梅风_天宝补遗姮》是一首充满情感和画面感的诗词,通过对历史事件和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天宝年间的故事

1. 姮娥(嫦娥)的美貌:作者首先提到了天宝年间,美丽绝伦的姮娥(嫦娥)。这句诗勾勒出一个美丽女神的形象,引人遐想。 2. 渔阳鼓声和马嵬坡:接下来,提到渔阳鼓声和马嵬坡事件,这是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发生的故事。渔阳鼓声象征着叛乱的开始,马嵬坡则是安史之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走向悲剧的地方。这段描述展现了历史的动荡。 3. 杨贵妃的悲凉:马嵬坡下,杨贵妃的命运令人惋惜,她失去了生命,但没有怨言。这句诗表达了对这位悲剧人物的同情和哀悼。

西湖美景

4. 西湖的宁静:诗中提到的西湖湖光静谧,山影孤峭,载着小舟在夕阳下缓缓前行。这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湖面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5. 花开与鹤飞:春天的西湖,玉梅盛开,美不胜收。白鹤飞过,仿佛是隐士林逋(又名和靖)归来。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

自然景物

6. 冷泉亭的宁静:冷泉亭弹琴之后,诗人醉倒,四周山中红叶满地。这句诗展现了山林中的静谧与自然之美。 7. 冷泉的秋月:秋月下的冷泉亭,猿猴啼叫,增添了一份宁静与孤独。这句诗描绘了秋夜山中的静谧与自然之景。

春日湖上的活动

8. 春日湖上的活动:春天,作者在湖上担着春胜(春天的装饰物),向酒家走去。绿杨树下,仙人般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 9. 秋千院中的风景:春天的花园里,玉容如花,红霞映照,春风吹动着秋千,展示了一幅美好的春日画面。

人物与自然的交织

10. 离情别绪:作者表达了对离别之情的感慨,春天和秋天的交替,勾起了无限的思绪。南楼上,大雁南飞,带走了诗人的心事。 11. 蜡梅花与自然:蜡梅花学着宫中的样子,玉容带着金钗,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这句诗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与人的安逸。 12. 夜晚的景象:夜晚,冷泉亭很安静,瑞雪纷飞,诗人独自坐着吟诗,为寒冷的夜晚增添了一丝温暖。

题扇面与自然

13. 题扇面的小景:扇面上的画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画面中没有了寄信的人,只有一声声雁鸣,象征着离别之情。 14. 江上寄越中诸友:诗中描绘了江村的水墨画,无数野花在晚秋中盛开。诗人怀念远方的朋友,表达了对友谊的渴望。

总结

整首诗词通过对历史事件、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历史人物的同情。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了对自然美景和人情世故的深刻感受,让人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的情感。

张可久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