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残牡丹

东风吹老碧桃枝,偏尔能开倾国姿。
垂首似含亭北恨,折腰如怨马嵬时。
残香尚足惊丹卉,剩粉犹堪入品题。
寄语东君好珍重,莫教风雨葬西施。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残败的牡丹为切入点,通过拟人手法展现了牡丹凋零时的凄美与哀怨。

前两句用对比手法:东风已吹老了碧桃枝(暗示春天将尽),但牡丹依然保持着倾国倾城的姿态。这里"偏尔能开"四字暗含怜惜——百花凋零时,唯有牡丹还在倔强绽放。

中间四句用三个经典意象赋予牡丹人格:
1. "垂首"像含恨的美人(暗用李白的"沉香亭北倚阑干"典故)
2. "折腰"让人联想到杨贵妃马嵬坡殒命的凄婉(用牡丹比拟历史红颜)
3. 即便残败,余香仍能惊艳其他花朵,残留的花瓣也值得品评(强调牡丹的高贵本质)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春天的深情嘱托:请好好珍惜这些"花中西施",别让风雨摧残了它们。这里的"西施"既指牡丹的美貌,也暗喻所有美好却易逝的事物。

全诗妙在将自然现象(花谢)与人文典故(美人陨落)完美融合,通过残牡丹的意象,既感叹春光易逝,又暗含对美好事物脆弱性的怜惜。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让读者从花的命运中自然体会到人生无常的哲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