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雪猎图
烽火一息三千年,汉家将军画凌烟。
胡儿不识征战事,龙沙万里今桑田。
丽谯声里梅花角,云暗雪深风色恶。
长嘶一骑骢蝉联,狼帽氈裘寒矍铄。
韛鹰走犬登平冈,狂狐剔眼魂飞扬。
贯雕落雁真戏剧,高鸟略尽良弓藏。
凤鸣居士双眼碧,少年读书勇无敌。
但知横行翰墨场,岂料一禽终不获。
向来百非今已无,笔端有口聊自娱。
故将胸中磊落事,写作人间雪猎图。
胡儿不识征战事,龙沙万里今桑田。
丽谯声里梅花角,云暗雪深风色恶。
长嘶一骑骢蝉联,狼帽氈裘寒矍铄。
韛鹰走犬登平冈,狂狐剔眼魂飞扬。
贯雕落雁真戏剧,高鸟略尽良弓藏。
凤鸣居士双眼碧,少年读书勇无敌。
但知横行翰墨场,岂料一禽终不获。
向来百非今已无,笔端有口聊自娱。
故将胸中磊落事,写作人间雪猎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代将军雪地狩猎的壮阔画面,同时暗含了作者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历史沧桑感(前四句)
开篇用"烽火熄灭三千年"营造历史纵深感,说汉代将军的功绩早已成为画中故事。后两句用对比手法:北方游牧民族的后代已不懂战争,曾经的战场(龙沙)如今变成了农田,突出时光变迁的震撼。
2. 狩猎场景描写(中间八句)
用电影镜头般的语言展现雪猎场景:
- 环境:城楼传来号角声,风雪交加天色昏暗
- 人物:戴着狼皮帽的猎人骑着马飞驰,鹰犬齐出围猎
- 狩猎过程:射落大雕、惊走孤狐,最后"良弓藏"暗示功成身退
这些描写充满动感,画面感极强。
3. 个人抒怀(最后八句)
笔锋转向作者自己:
- 自称"凤鸣居士",回忆少年时读书写字的豪情
- 用"一禽不获"自嘲现实中的不得志
- 最后点明作画动机——把胸中抱负都画进这幅雪猎图中
核心魅力:
- 画面与哲理的结合:热血狩猎场景背后藏着"鸟尽弓藏"的人生智慧
- 古今对比的巧妙:汉代将军的功业与眼前雪猎场景形成时空对话
- 文人情怀的寄托:把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抱负,通过艺术创作来宣泄
全诗就像一幅会动的画卷,既有金戈铁马的豪迈,又有看透世事的通透,最后回归到艺术创作的心灵慰藉,层次非常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