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胡报二十韵

胡虏无仁义,兴衰匪百年。
如何凭气力,久欲靖中边。
异类依天角,黄头住海𤲬。
愚堪呼鹿豕,健每学鹰鹯。
猰狄时方惫,燕云耗颇传。
奸臣贪拓境,黠计落空拳。
毡毳分伊水,旌旗湿汴川。
莺花春自老,风雨夜相连。
文物东南盛,舟车蜀广联。
规模垂翼翼,鼎石赖乾乾。
五福祥光近,千龄厚泽绵。
雨晴均化日,丰穰庆秋田。
禽兽闻相噬,干戈斗欲缠。
瓜分争块壤,鼎沸逐埃涓。
亡北惟堪伺,良图盍自坚。
藩篱兼谨守,阃外勿轻捐。
晋赵非殊异,山河本浑全。
人心方激切,天道有回旋。
王佐存诸葛,中兴仰孝宣。
何当渭桥下,拱揖看骈阗。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边疆民族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和平的向往。

开头部分用"胡虏"代指北方游牧民族,批评他们不讲仁义道德,靠武力侵扰中原边境。诗中用"呼鹿豕""学鹰鹯"这样的比喻,既写出游牧民族的野蛮习性,也暗含对他们勇猛善战的描写。

中间部分展现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奸臣贪功冒进导致战事失利,北方民族的毡帐占领了中原河流,战旗浸湿了汴河。但诗人笔锋一转,又描绘了东南地区的繁荣景象,暗示只要国家根基稳固,就还有希望。

最后部分表达了诗人的政治主张:既要加强边防,又不能轻易放弃领土。他以历史为鉴,指出晋国和赵国虽然不同,但山河本是一体,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结尾用诸葛亮和汉宣帝的典故,寄托了对贤明君主、中兴盛世的期待。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人既痛心战争带来的苦难,又对国家未来抱有信心;既揭露统治者的失误,又相信只要上下齐心就能转危为安。这种既清醒又充满希望的态度,让诗歌在批判现实的同时不失昂扬的格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