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归 九日城东亭登高
危亭锁翠倚崇冈。
带虚岚、故国斜阳。
看冷枫、暮色馀霞散,波路迥、暝入秋乡。
更堪催、小城寒信,到西风雁行。
向此念、旧游天远,立尽昏黄。
茫茫。
登临百感,镇销凝、海涨尘荒。
昨宵酒醒,何处残笛,又绕空梁。
甚百年、悲秋未了,只恁风物凄凉。
伤心是、簪到黄花,绿鬓先霜。
带虚岚、故国斜阳。
看冷枫、暮色馀霞散,波路迥、暝入秋乡。
更堪催、小城寒信,到西风雁行。
向此念、旧游天远,立尽昏黄。
茫茫。
登临百感,镇销凝、海涨尘荒。
昨宵酒醒,何处残笛,又绕空梁。
甚百年、悲秋未了,只恁风物凄凉。
伤心是、簪到黄花,绿鬓先霜。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重阳节登高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上片写登高所见。站在高高的亭子上,四周是青翠的山峦,远处是故乡的斜阳。暮色中,枫叶渐渐暗淡,晚霞慢慢消散,江水蜿蜒流向远方,整个画面都笼罩在秋天的萧瑟中。西风渐起,带来寒意,大雁南飞,更添几分凄凉。词人站在这里,想起远方的故友,一直站到黄昏。
下片写登高所感。面对茫茫天地,词人百感交集。他想到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就像昨晚酒醒后听到的笛声,飘荡在空荡荡的屋梁上,令人惆怅。人生百年,悲秋的情绪从未停止,眼前的景物更显得凄凉。最让人伤心的是,虽然头上插着菊花(重阳节习俗),但两鬓已经斑白,青春不再。
整首词通过描绘秋日黄昏的萧瑟景象,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故乡、故人的思念。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读来令人感伤。
郑文焯
郑文焯(1856~1918)晚清官员、词人。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鹤道人,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