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寡妇失去丈夫后的孤独与哀伤,情感真挚动人。
第一句"孀妻栖户仍无嗣"直接点明主角身份——一位失去丈夫且没有孩子的寡妇。"栖户"二字形象地表现出她独自守着空房子的孤寂。没有孩子意味着她连精神寄托都没有,处境更加凄凉。
第二句"欲访孤坟谁引至"写她想给丈夫上坟却无人陪伴。在古代社会,寡妇单独出门多有不便,这句既表现了她对亡夫的思念,也暗示了她在现实中的无助。
第三句"裴回无处展哀情"中的"裴回"(徘徊)生动刻画了她在屋里坐立不安的状态。失去丈夫后,她连表达悲伤都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和对象,这种无处宣泄的痛苦更折磨人。
最后一句"惟有衣襟知下泪"是全诗最打动人心的部分。她的眼泪只能偷偷流下,打湿自己的衣襟。衣襟成了唯一知道她悲伤的"见证者",这种私密的悲痛比嚎啕大哭更让人心酸。
整首诗用最朴素的语言,捕捉了一个寡妇最私密的悲伤瞬间。没有夸张的修辞,只是如实描写她的生活困境和情感状态,却能让读者真切感受到那种无处诉说、无人理解的深切哀痛。这种写实而克制的表达方式,反而比直接写"多么痛苦"更有感染力。
刘言史
刘言史(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唐代诗人。藏书家,赵州邯郸人。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约自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宪宗元和八年间在世。少尚气节,不举进士。与李贺同时,工诗,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能比。亦与孟郊友善。初客镇襄,尝造节度使王武俊。武俊好词艺,特加敬异卒后,葬于襄阳。孟郊作歌哭之。言史著有歌诗六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曾旅游金陵、潇湘、岭南等地。王武俊任成德军节度使时,颇好文学,为之请官,诏授枣强县令,世称“刘枣强”,但未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