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歌

吾结草庵蔡溪侧,四顾峰峦皆峭壁。
石门千仞锁天津,来者欲登那措足。
住此庵中是何缘,不诗不颂亦不禅。
饥来苦菜和根煮,叠石为床困即眠。
日照诸峰阴羃羃,负暄孤坐情何适。
驯伏珍禽趁不飞,猿猱扪我衣中虱。
闲支瘦筇六七尺,山行野步扶危力。
披云入草不辞劳,逢人打破修行窟。
或停松,或坐石,静听溪泉漱鸣玉。
源深洞邃来不休,声声奏尽无生曲。
杂羽流商谁辨的,五音六律徒敲击。
有时乘兴上高峰,大笑狂歌天地窄⑴。

现代解析

这首《石门歌》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自由自在的生活,语言直白却充满画面感,读起来像在看一部山居纪录片。

开篇用"结草庵"三个字就交代了住所的简陋——就是个茅草屋。四周陡峭的山峰像天然围墙,千丈高的石门仿佛锁住了通往天界的路,这种夸张手法让人瞬间感受到山势的险峻。但作者根本不在意这些,他说自己住在这里"不诗不禅",打破了人们对隐士的刻板印象——不是所有隐居都要写诗参禅。

中间部分特别生动:饿了自己挖野菜连根煮着吃,困了就睡在石板上。阳光照在山头时,他像只晒太阳的猫一样独自坐着,连鸟儿都驯服地落在他身边,猴子还帮他抓衣服里的虱子——这些细节把山居生活写得既艰苦又有趣。

最精彩的是他拄着竹杖满山转悠的描写:拨开云雾、踏过草丛,遇到修行的人就故意去打扰。有时在松树下发呆,有时坐在石头上听泉水叮咚,这流水声被他听成了"无生曲"——一种超越生死的天然音乐。最后突然来个反转:当他兴奋地爬上山顶放声大笑时,反而觉得天地都变窄了,这种狂放让人想起"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

全诗妙在把清苦的隐居写出了摇滚味:住茅屋像野人,但精神比谁都自由;吃野菜像乞丐,但快乐得像神仙。作者用最土气的生活细节,写出了最超脱的人生境界,这种反差正是古诗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