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家庭相处的道理:下午时分(日昳未),在家既要孝顺父母又要讲情义。特别提醒男人们别光听老婆挑拨(莫取妻言),导致兄弟关系疏远,最终让父母伤心流泪。
核心思想有三层: 1. 孝道要落实到行动:用"行孝兼行义"说明孝顺不仅是给钱吃饭,更要维护家庭和睦。 2. 夫妻关系要有分寸:直接点出"妻言"可能破坏兄弟感情,提醒丈夫要有主见。 3. 父母感受最重要:最后用"父母流泪"的画面感,强调伤害手足亲情最痛的是父母。
这首诗厉害在: - 用具体时间(日昳未)让人联想到日常家庭场景 - "流双泪"这个细节描写,比说教更有冲击力 - 把"兄弟疏"和"父母泪"写成因果关系,逻辑清晰有力
本质上是在教人:真正的孝顺,是要当好家庭关系的"粘合剂",别因为新家庭伤害原生家庭的情感纽带。放在今天,对处理婆媳关系、兄弟分家这些现实问题仍有启发。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