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夏夜场景,通过简单的画面传递出深远的意境。
前两句"青灯人语寂,池塘响蛙蛤"形成鲜明对比:屋内一盏孤灯,四周人声寂静;屋外池塘边蛙声此起彼伏。这种静与动的对比,让人感受到夏夜特有的氛围——人类活动停止后,大自然的声音反而更加清晰。
后两句"孤坐如老禅,门开风自阖"刻画了一个独坐沉思的形象。诗人把自己比作入定的老僧,连门被风吹开又关上这样的小事都显得自然而然。这里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仿佛与整个夏夜融为一体。
全诗最妙的是用最朴实的语言,写出了最耐人寻味的意境。没有华丽的辞藻,就像夏夜本身一样简单纯粹,却能让读者感受到那份独处的宁静与自在。诗人通过"青灯"、"蛙声"、"风"这些寻常事物,构建出一个让人心安的夜晚世界,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刘黻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