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

闻笛更怀旧,望鸿难寄音。
西风行客泪,明月故人心。
离恨江波阔,归期岁景深。
何时紫溪隐,尊酒起狂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子对故乡和亲友的深切思念,情感真挚动人。

首联"闻笛更怀旧,望鸿难寄音":听到笛声更加怀念过去,望着飞过的大雁却难以传递消息。这里用笛声和大雁两个意象,生动表现了游子思乡却无法与亲人联系的无奈。

颔联"西风行客泪,明月故人心":西风吹落游子的眼泪,明月寄托着故人的思念。这两句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西风、明月都成了情感的载体。

颈联"离恨江波阔,归期岁景深":离别的愁绪像江面一样宽广,回家的日子像岁末的景色一样遥远。用江波的宽阔比喻愁绪的深重,用岁末的萧瑟暗示归期的渺茫。

尾联"何时紫溪隐,尊酒起狂吟":什么时候才能在紫溪隐居,举杯痛饮、放声吟诗?这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暗含了对现实束缚的不满。

全诗通过笛声、大雁、西风、明月、江波等意象,层层递进地展现了游子思乡的愁绪,最后以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作结。语言朴实却意境深远,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那份刻骨的乡愁和对自由的渴望。

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