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息斋竹为袁仲芳赋

息斋老仙不可呼,封君千户渭川都。
绿云旌纛翡翠跗,眼中万个森相扶。
澄波悬影倒玉壶,飞烟澹拂□如无。
当时可人商德符,仁皇邸西作浮图。
不喜神骏游八极,复爱胜绝罗寰区。
素壁不得画神鬼,亦不得用金朱涂。
但令水墨写河岳,苍松赤桧盘根株。
此君政尔在所娱,臣衎笔妙生须臾。
往往袖手立商侧,口虽不语心胡卢。
商也蓄机致李劬,积叠壑谷空其馀。
一朝清风吹鹤车,电绕左右龙徐趋。
指点谓此何所须,古来丰镐王者居。
渭水东来是为墟,群流如辋土膏腴。
地产宜竹连沮洳,衎应补之臣弗如。
一时京都传盛事,走方年少宗为迂。
空尘成云下步驱,明明柯干照鬓须。
绿色不愧竹与俱,老客江南搔雪颅。
见此祇复增长吁,何当唤起二大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竹画创作场景,通过几个关键画面展现了艺术与自然的交融魅力:

1. 开篇造境:用"绿云旌纛"形容竹林如绿色军阵般壮观,竹影倒映水面如同玉壶中的幻影,营造出朦胧诗意的水墨意境。画家商德符(字衎)在皇室西邸作画,不画鬼神不用金彩,专注用水墨表现自然山川和盘根错节的松桧。

2. 创作趣事:诗中穿插了画家作竹时的趣闻——商德符常袖手旁观另一位画家李衎创作,表面沉默却暗自得意("心胡卢"指偷笑)。当李衎画完山水留白处,商德符便默契地补画竹林,二人配合如"清风吹鹤车"般自然飘逸。

3. 历史深意:借周朝故都丰镐(今西安附近)的典故,点明渭水流域自古是竹的故乡。画中竹林不仅是对自然的描摹,更承载着对历史文脉的追忆。

4. 情感共鸣:结尾处江南游子见到此画,白发搔首感慨万千,恨不能唤醒画中两位大师(商德符与李衎),表达了对艺术境界的向往。全诗通过"竹"串联起艺术创作、历史记忆与人生感慨三重意境。

最动人的是诗中"艺术二重奏"的描写:两位画家像默契的乐团,一个留白一个补笔,将竹林与山水结合得天衣无缝。这种创作过程本身就如同一支自然与人文交融的舞蹈,比最终画作更显艺术真谛。

丁复

元台州天台人,字仲容。仁宗延祐初游京师。被荐,不仕,放情诗酒。晚年侨居金陵。其诗自然俊逸,不事雕琢。有《桧亭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