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子离家远行的场景,语言简单却充满画面感。
开头用"晓鸟啼哑哑"勾勒出清晨的景象——天刚亮,鸟儿发出沙哑的啼叫声。这种声音营造出一种凄凉、不舍的氛围,暗示着离别的时刻。
"游子初去家"直接点明主题:一个年轻人第一次离开家乡。用"初"字强调这是人生中重要的第一次离别,带着青涩和不适应。
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要去哪里呢?"答案是"走向被大雪覆盖、天地相连的远方"。这里"雪暗天一涯"用天气的寒冷和路途的遥远,象征前路的艰难和未知。大雪让天地界限模糊,也暗示游子对未来的迷茫。
全诗短短20个字,通过清晨的鸟鸣、大雪的意象,生动表现了年轻人离家时那种忐忑不安又不得不前行的复杂心情。没有直接说"我很伤心",但通过环境描写让读者感受到离别的沉重,这正是古诗含蓄表达的妙处。
郭三益
郭三益(?~一一二八),字慎求,常州(今属江苏)人,一作嘉兴(今属浙江)人,北宋诗人。宋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进士。元符元年(一○九八),知仙居县(《嘉定赤城志》卷一一)。徽宗重和二年(一一一九),为吏部员外郎(《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九之二)。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为给事中,同知贡举(同上书选举一之一五)。出知洪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改潭州(《北宋经抚年表》卷四)。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为荆湖南路安抚使,兼马步军都总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二年,同知枢密院事,卒(同上书卷一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