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竺寺

晨登天竺山,山殿朝阳晓。厓泉争喷薄,江岫相萦绕。
直上孤顶高,平看众峰小。南州十二月,地暖冰雪少。
青翠满寒山,藤萝覆冬沼。花龛瀑布侧,青壁石林杪。
鸣钟集人天,施饭聚猿鸟。洗意归清净,澄心悟空了。
始知世上人,万物一何扰。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攀登天竺山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与禅意的山水画卷。

开篇直接点明时间地点——清晨的天竺山,朝阳映照山间佛殿。接着用动态描写展现山间活力:崖边泉水喷涌,江流与山峦相互缠绕。当诗人登上山顶俯视时,众山都显得渺小,这种居高临下的视角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壮阔。

诗中巧妙运用对比手法:虽然时值寒冬腊月,但南方依然温暖少雪。满山青翠的树木与覆盖藤萝的冬沼,打破了我们对冬季萧条的传统印象。瀑布旁的花龛(佛龛)与石林顶端的青壁,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元素完美融合。

最有趣的是"施饭聚猿鸟"的描写,僧人布施食物时,不仅有人群聚集,连猿猴飞鸟都前来,展现出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最后诗人由景入情,表达了通过这次登山获得的感悟:当心灵洗净杂念归于平静时,才明白尘世中人为何总是被万物困扰。

全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将登山过程转化为一场心灵净化之旅。从朝阳初照到钟声回荡,从山水之美到禅意顿悟,层层递进地引导读者体会"澄心悟空"的境界。最打动人的是,诗人不是在说教,而是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当站在高处看世界时,许多烦恼其实都很渺小。

崔颢

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