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菊花和清泉为引子,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
开头两句“何处无甘菊,何处无清泉”是说,甘甜的菊花和清澈的泉水并不罕见,到处都有。诗人想表达的是,美好的事物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是否用心去发现。
“菊泉适相值,天地何尝偏”意思是,菊花和泉水相遇,形成美丽的景致,但天地并没有特别偏爱某个地方,而是处处都有这样的美好。诗人借此说明,幸福和美好并不遥远,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去感受和珍惜。
“岂但为九日,可以踰百年”是说,菊花不仅仅是在重阳节(九日)才值得欣赏,它的美可以陪伴人一生。这里诗人强调,美好的事物不应只在特定的时刻才被重视,而应成为日常生活的滋养。
最后两句“愿与潭下村,餐英汲潺湲”是诗人的愿望:他希望能和潭边的村民一样,以菊花为食(象征高洁),饮用清泉(象征纯净),过着简单而满足的生活。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是:生活中处处有美好,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去发现和珍惜。诗人倡导的是一种淡泊、知足、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让人在平凡中感受到幸福。
蒲寿宬
名或作寿晟、寿峸。宋末阿拉伯人。与弟蒲寿庚至泉州贸易。度宗咸淳间,知梅州。益、广二王航海至泉州,时寿庚为泉州守,闭城不纳。寿宬密谕寿庚纳款于元,遂于景炎元年同降元朝。有《心泉学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