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题

浔阳南上不通潮,却算游程岁日遥。
明月断魂清霭霭,玉人何处教吹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浔阳(今九江)南行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旅途中的孤寂和对远方之人的思念。

前两句"浔阳南上不通潮,却算游程岁日遥"写实景:诗人沿着浔阳向南行进,这里已经看不到潮水(说明离长江口很远了),同时计算着漫长的旅程和流逝的时光。一个"遥"字透露出旅途的漫长和孤独。

后两句"明月断魂清霭霭,玉人何处教吹箫"转入抒情:在朦胧的月光下,诗人感到心神恍惚,不禁想起远方的那个人("玉人"),不知此刻她在哪里教人吹箫。这里的"吹箫"既可能是实写音乐场景,也暗含思念之情(古代箫声常与离别相关)。

全诗妙在:
1. 用"不通潮"这样具体的自然现象,巧妙暗示地理位置和旅途遥远
2. "明月断魂"四字将月光与愁思完美结合
3. 最后以想象中的"玉人吹箫"收尾,让思念之情余音袅袅

就像现代人旅行时,看到特定景色突然想起远方亲友一样,诗人把这种瞬间的思念写得既含蓄又动人。诗中清冷的月光、朦胧的夜雾、悠远的箫声,共同构成了一幅令人回味的水墨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