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

每爱春来便浩歌,芳心其奈异乡何。
数茎短发閒中理,三载长安梦里过。
寒谷暖回梅影瘦,霜台春静鸟声和。
东风吹起豪游兴,何处亭阶月色多(明张邦翼《岭南文献》卷二九)。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早春时节的心情和感受,语言直白却充满情感,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开头两句“每爱春来便浩歌,芳心其奈异乡何”直接点题:诗人特别喜欢春天到来时放声歌唱的感觉,但无奈身在异乡,内心难免有些惆怅。这里用“浩歌”和“芳心”的对比,既展现了春天的活力,又透露出思乡的淡淡忧伤。

中间四句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和景物描写,进一步展开这种矛盾心情。“数茎短发閒中理”写诗人百无聊赖地整理自己稀疏的头发,这个动作很生活化,透露出闲居的寂寞。“三载长安梦里过”则说明诗人离开家乡已经三年,长安的生活就像一场梦,表达了对时光飞逝的感慨。

“寒谷暖回梅影瘦,霜台春静鸟声和”是诗中最美的画面:寒冷的山谷开始回暖,梅花的身影显得清瘦;霜染的台阶旁,春天变得安静,只有鸟儿和谐的鸣叫声。这两句用“梅影瘦”和“鸟声和”这样细腻的观察,把早春特有的清冷与生机同时展现出来。

最后两句“东风吹起豪游兴,何处亭阶月色多”突然转折:温暖的东风激发了诗人豪迈的游兴,他开始想象哪里会有洒满月光的亭台楼阁。这种从忧郁到豪迈的情绪变化很自然,显示出诗人虽然思乡,但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

整首诗就像一幅早春的心灵画卷,既有对异乡生活的淡淡哀愁,又有对春天到来的欣喜,最后以乐观向上的心态收尾。诗人通过整理头发、听鸟鸣、看梅花这些日常小事,把抽象的季节感受和思乡之情写得特别真实动人。尤其是“梅影瘦”这样的描写,既符合早春梅花将谢未谢的特点,又暗含诗人自己的清瘦形象,非常巧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