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一作《平林野水图》)

平林方漠漠,野水正汤汤。
苍莽日欲暮,年华客异乡。
草店月初冷(一作回合),村路(一作原)迂更长。
渡头人散后,渔父正鸣榔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乡村野外的宁静画面,充满了漂泊者的孤独和对自然的细腻感受。

前两句用"平林"和"野水"勾勒出开阔的野外景象,树木排列整齐,河水奔流不息。"漠漠"和"汤汤"两个叠词让画面既安静又充满动感。

中间四句转入抒情。苍茫暮色中,诗人感叹自己身在异乡,时间流逝。月光下的草店透着寒意,村路蜿蜒漫长,这些景物都衬托出旅人的孤寂。用"冷"字形容月光,把温度的感觉融入视觉画面,十分巧妙。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渡口人群散去后,只剩下渔夫敲击船帮的声音在暮色中回荡。这个声音既打破了寂静,又反衬出更大的空旷感。"鸣榔"这个细节描写特别生动,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清脆的声响。

全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简练的笔触描绘了暮色中的乡野,在宁静中透出淡淡的忧伤。诗人没有直接说孤独,但通过"异乡客"的身份和冷清的景物,让读者自然感受到那份漂泊无依的心境。最难得的是,这些深沉的情感都融化在对自然景物的白描之中,毫不刻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