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三首 其二

风过依稀听步虚,穿林度水得清都。
地灵自有烟霞胜,岁久何妨粉墨芜。
双鹤未归晴昼永,片山长在白云孤。
无端堑断灵源地,王气宁知属后湖。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远离尘嚣的灵秀山水,通过自然景色的变迁暗喻人世沧桑。全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前四句写景:微风吹过时仿佛能听见仙人脚步声,穿过树林跨过溪水就来到这片清幽之地。这地方天生就带着云雾霞光的仙气,即使年代久远、人工修饰的痕迹褪去也无妨。诗人用"步虚"(仙人脚步声)和"清都"(仙境)营造出飘渺意境,强调这里是与世隔绝的修行圣地。

中间两句点睛:两只仙鹤还没飞回来,晴空下的白昼显得格外漫长;那座孤峰始终矗立,与天边的白云相伴。通过"双鹤未归"和"片山长在"的对比,既写出仙境的永恒感,又暗含物是人非的惆怅。

最后两句转折:突然有人挖断这片灵地的龙脉(堑断灵源地),却不知真正的王者气象其实在后湖(南京玄武湖别称)。这里暗含历史典故,表面写山水遭破坏,实则可能隐喻朝代更替中某些人徒劳的举动——真正的气运并不在人为破坏的地方。

全诗妙在将山水拟人化,让云雾、仙鹤、孤峰都带着情感。最精彩的是结尾的转折,把自然景观和历史思考融为一体,提醒世人:真正的气运是破坏不了的,就像后湖的王者之气,不会因人为破坏而消失。这种举重若轻的写法,让山水诗有了更深的历史厚重感。

华镇

宋会稽人,字安仁,号云溪。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官至朝奉大夫,知漳州军事。平生好读书,工诗文。有《扬子法言训解》、《云溪居士集》、《会稽录》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