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镜七首 其四

镜里容颜颇自知,须知元颍即吾师。持筹讵免揶揄笑,顾影行遭罔两疑。

薄相苦无蚕室妇,贫身半属债家儿。生来百丑鬷明面,可独穷人尽是诗。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照镜子为切入点,用自嘲的口吻讲述了一个穷困潦倒的文人形象。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照镜自嘲的写法
诗人看着镜中自己落魄的模样,把自己比作古代穷书生元颍(唐代穷苦文人的象征)。他说自己拿着账本算钱的样子会被人嘲笑,连影子看起来都像孤魂野鬼般可疑。这种用日常照镜场景来自我调侃的写法,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他的窘迫。

2. 生活困境的具象化
诗中用"蚕室妇"(养蚕的妇人)和"债家儿"(欠债者的孩子)两个比喻,说自己既没有能干的妻子帮忙持家,整个人又像抵押给债主的物品。特别是"百丑鬷明面"这句,说镜中的脸汇集了各种丑陋,这种夸张的自黑让心酸中带着幽默。

3. 穷与诗的矛盾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难道穷人注定只能靠写诗来抒发苦闷吗?这里既有对命运的反问,也暗含文人清高——即便穷困,仍坚持用诗歌记录生活。这种"穷且益坚"的态度,正是古代寒门文人的精神写照。

全诗妙在把沉重的贫困话题,用照镜子这个生活化场景轻松展开,像现代人用手机自拍调侃自己"又穷又丑"的感觉,让读者在会心一笑中体会到古代读书人的生存困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