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白松

未闻墨化白,今此得观之。
应是冰霜骨,能成铁石姿。
秦封那会染,丁梦更惊奇。
狮子林中月,同光夜不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罕见的白色松树,通过几个生动的比喻和典故,赞美了它独特的气质和坚韧的精神。

开头两句"未闻墨化白,今此得观之"直白地表达了作者的惊讶——从未听说过黑色的松树能变成白色,今天却亲眼见到了。这种强烈的对比立刻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

接下来"应是冰霜骨,能成铁石姿"用两个比喻形容白松的品格:它的枝干像冰霜一样洁白冷峻,整体姿态却如铁石般坚硬挺拔。这里赞美了松树在严寒中依然保持傲然挺立的品质。

"秦封那会染,丁梦更惊奇"用了两个典故:秦始皇曾封禅泰山松树为"大夫松",但那些松树也无法与这棵白松相比;"丁梦"指古代传说中有人梦见松树变成人形,暗示这棵白松神奇得超乎想象。

最后两句"狮子林中月,同光夜不移"将白松比作狮子林(苏州名园)中的明月,说它和月光一样永恒不变。这个比喻既写出了白松的皎洁明亮,又暗含对其永恒品质的赞美。

全诗通过"黑变白"的反常现象,冰霜、铁石的刚毅形象,以及历史典故的衬托,层层递进地塑造出一棵不同寻常的白松形象。诗人表面上在写树,实则借物言志,歌颂那些在逆境中保持高洁品格、坚守本心的君子风范。语言简洁但意境深远,让读者既能感受到白松的视觉冲击力,又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