斫榆谣

天谓我民何?
夏不雨,秋不雨,春无麦无禾。
取彼斧戕,榆则有皮(叶。)。
长吏见之,怒形于颜。
趋伐其树,尽其根于田。
将报上官,曰维丰年⑴。

现代解析

《斫榆谣》是一首反映古代农民苦难生活的讽刺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道出了天灾和人祸双重压迫下的民生疾苦。

全诗像一场蒙太奇镜头:开头老天爷的质问"天谓我民何?"像一声惊雷,引出连续三个"不雨"的旱灾画面——夏天不下雨,秋天不下雨,春天没收成。农民饿得只能剥榆树皮充饥(古人饥荒时常用榆皮磨粉果腹),这树皮就是他们的"救命粮"。

但紧接着出现戏剧性转折:官吏看到农民砍树,立刻变脸发怒。他们不是心疼百姓,而是为了政绩——把树连根刨掉谎报"大丰收"。这里"丰年"二字特别讽刺,明明地里颗粒无收,官员却要制造虚假繁荣。

最精妙的是全诗结构:前六句写天灾,后四句写人祸。就像两把刀,天灾砍第一刀,人祸再补一刀。老百姓在夹缝中求生,连剥树皮活命都要被阻挠,揭露了某些官员"宁要虚假政绩,不顾百姓死活"的丑态。这种白描手法,比直接骂贪官更有冲击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