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子班
天地茫茫遂物情,雉子班兮在林坰,心怀耿介飞且鸣。
扇绮翼,振锦膺。
文章尽称丽,意气自多惊。
我宁带箭死榛莽,不肯为裘奉圣明。
韩信烹汉鼎,仲由醢卫庭。
智勇难并立,贤愚每相倾。
宜哉避世士,往从雉子逃其形。
扇绮翼,振锦膺。
文章尽称丽,意气自多惊。
我宁带箭死榛莽,不肯为裘奉圣明。
韩信烹汉鼎,仲由醢卫庭。
智勇难并立,贤愚每相倾。
宜哉避世士,往从雉子逃其形。
现代解析
这首诗借一只野鸡(雉子)的视角,表达了对自由尊严的坚守和对世俗险恶的批判。
开头描写野鸡在广阔天地间自由生活,它羽毛艳丽("扇绮翼,振锦膺"),鸣叫声中带着倔强。这里用野鸡比喻有骨气的人——宁可带着箭伤死在荒野("带箭死榛莽"),也不愿被做成华服去讨好权贵("为裘奉圣明")。
接着用历史典故强化主题:韩信为刘邦立下大功却被杀,仲由(子路)忠心卫国却惨死。这些例子说明才能和忠诚反而招祸("智勇难并立"),世上总是贤者受排挤("贤愚每相倾")。
最后诗人得出结论:不如像野鸡一样隐居避世("逃其形"),既是对现实的失望,也是对洁身自好的坚持。全诗用动物喻人,把历史教训和自然意象结合,传递出"宁可清贫自由,也不屈膝求荣"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