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顾华玉

彪炳得之子,郁然沧海精。
词华追往哲,道范迪群英。
雄章时倚马,声价日连城。
簪组已文铎,铅丹仍短擎。
郡借董孤笔,乡归李劭评。
鞚发真千里,笼收擅八琼。
偶遭倾盖语,遂辱断金盟。
载酒论奇字,题铭谢大烹。
移舟乘月曙,挥麈坐参横。
幕卷霏微雨,灯挑长短更。
一夕持衡去,三秋荐剡成。
感时精鉴别,慎职尽才名。
燕集归无几,莺迁去有程。
能将此别意,播入古人声。
慷慨上世训,徘徊知己情。
椽笛随歌咽,匏樽杂泪倾。
籍籍今安定,翩翩老向平。
清欢苦未足,远道本难轻。
自合酬天子,何因变友生。
惟余儆义范,垂死独牵萦。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好友顾华玉的赠别之作,用真挚的情感和丰富的比喻,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美和离别的不舍。

第一部分:赞美友人的才华(前八句) 诗人用“彪炳”(光彩夺目)、“郁然”(深厚)等词形容顾华玉的才华,把他比作“沧海精”(大海中的精华),说明他的文采和品德都非常出众。接着,诗人称赞顾华玉的文章写得又快又好(“雄章时倚马”),名声也越来越大(“声价日连城”)。他不仅擅长写文章(“簪组已文铎”),还精通学问(“铅丹仍短擎”),甚至能像古代著名的史官董狐和李劭一样,公正地评价人和事。

第二部分:回忆交往的快乐(中间十二句) 诗人回忆起和顾华玉的友谊,说他们偶然相遇(“倾盖语”),却成了知心朋友(“断金盟”)。他们一起喝酒讨论学问(“载酒论奇字”),一起题诗作文(“题铭谢大烹”),常常聊到深夜(“挥麈坐参横”)。即使下雨(“幕卷霏微雨”),他们也不舍得分开,一直聊到天亮(“灯挑长短更”)。后来顾华玉去外地任职(“一夕持衡去”),三年后有了成就(“三秋荐剡成”),诗人感到欣慰,但也更加思念他。

第三部分:表达离别的不舍(最后十六句) 诗人说,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燕集归无几”),顾华玉又要去新的地方(“莺迁去有程”)。诗人想把这份离别的情感写成诗(“播入古人声”),表达对友人的深情。他想起古人的教诲(“慷慨上世训”),更加珍惜这份友谊(“徘徊知己情”)。离别时,他们一起喝酒唱歌(“椽笛随歌咽”),眼泪混着酒喝下(“匏樽杂泪倾”)。诗人感叹,虽然顾华玉现在名声很好(“籍籍今安定”),但他依然像古代隐士向平一样淡泊名利(“翩翩老向平”)。诗人觉得,快乐的时光总是不够(“清欢苦未足”),但远行是难免的(“远道本难轻”)。他希望顾华玉能为国家效力(“自合酬天子”),但也不愿失去这个朋友(“何因变友生”)。最后,诗人说,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记住这份情谊(“惟余儆义范”),直到生命的尽头(“垂死独牵萦”)。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真挚的情感:诗人对友人的赞美和离别的不舍都非常真实,让人感动。 2. 生动的比喻:用“沧海精”“董孤笔”“断金盟”等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友人的才华和两人的情谊。 3. 细腻的描写:比如“载酒论奇字”“挥麈坐参横”等细节,让读者仿佛看到他们一起谈笑风生的场景。 4. 深沉的感慨:诗人既为友人的成就高兴,又为离别伤感,最后升华到对人生和友情的思考,引人共鸣。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厚,既是一首赠别诗,也是一首赞美诗,更是一首关于友情的颂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