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友公游芙蓉峰探神仙遗迹登高长啸俯视尘世然后朗吟步月而归自魏晋之下曹氏父子桓温庾亮之徒登高对月饮酒赋诗其后寂寥千年世无斯乐今公乃能以雅道继之盖庶几焉予足不至此山几年矣因公之游遂唤醒旧梦从道复出诗见示遂

空山学仙子,乘鸾烟雾湿。
夜深吹洞箫,声断凤凰泣。
佳人去后不归来,寒云古路迷黄埃。
当年旧事总陈迹,回首此意千古空崔嵬。
杉松弄影□仙盖,玉宇寥寥浮爽垲。
洞门无锁昼不扃,云窗雪浪声澎湃。
短世茫茫赴急流,功名误我三十秋。
人间俯仰竟何补,便欲对此乘虚舟。
登高探异物,梦魂皆髣髴。
凛然心肺开,肝胆忽突兀。
中有一人眉发奇,不言不笑看晴霏。
芙蓉为裳云为衣,三花树下容巍巍。
隔水微茫相对久,赠予灵芝饮予酒。
拍手相从入紫霞,不觉麻衣湿寒溜。
忽然而去不复应,山云叫断无人听。
是中谁读黄庭经,耳边忽度琅琅声。
醉笔题新诗,戏拈烂墨浇淋漓。
西山红日忽已失,新月夜上横蛾眉。
两袖天风清九窍,归去恐为神鬼笑。
兴怀不尽下山来,洞口岩花羞自照。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充满仙侠气息的登山寻仙之旅,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情感变化,展现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第一部分:寻仙之旅的开端 诗人像修仙故事里的主角一样,在云雾缭绕的空山中寻找仙人踪迹。深夜吹箫、凤凰哀鸣的描写,营造出神秘幽远的氛围。这里用"寒云古路""黄埃"等意象,暗示寻仙之路的艰难与孤独。

第二部分: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人站在高山之巅,看到杉松摇曳、云海翻腾的壮丽景色,突然感慨人生短暂如"赴急流",三十年来追求功名却像一场误会。这种顿悟让他产生了"乘虚舟"(指脱离世俗)的冲动,生动表现了中年人对人生价值的重新思考。

第三部分:奇幻的仙人相遇 诗中出现了一位仙风道骨的神秘人物,穿着芙蓉云衣,在三花树下静立。这个充满想象力的场景里,仙人赠予灵芝美酒,带着诗人飞入紫霞,但转眼又消失无踪。这段描写如同一个美丽的梦境,反映了人们对超然境界的向往。

第四部分:梦醒时分的怅惘 当红日西沉、新月升起时,诗人从仙境回到现实。"两袖天风"的潇洒与"恐为神鬼笑"的自嘲形成有趣对比,最后以"岩花羞自照"作结,暗示凡尘俗世在仙境映照下的黯然失色。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 1. 用登山遇仙的故事框架,巧妙包裹着对现实人生的思考 2. 将自然景观(云海、古松)与奇幻想象(仙人、紫霞)完美融合 3. "功名误我三十秋"等直白感叹,让古典诗词有了现代人共鸣的职场倦怠感 4. 结尾的"新月蛾眉"意象,把失落情绪转化为宁静的美感

这就像一部微型的仙侠电影,有特效般的自然奇观,有深刻的人生独白,最后留给观众的是带着仙气余韵的淡淡惆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