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松

手种庭前松,于今二十年。
清风时过之,我琴不须弦。
高标傲岁晚,秀色凝空烟。
有怀贞白君,世岂知其玄。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自家庭院种的一棵松树,二十年来默默陪伴他的故事。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透露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前四句像在唠家常:这棵松树是我亲手种的,如今已经二十年了。清风吹过时,松涛声就像天然的琴音,让我连琴弦都不需要了。这里用"不须弦"的细节,生动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

后四句转入对松树品格的赞美:寒冬时节依然挺拔(高标傲岁晚),青翠的树色仿佛能凝固空中的云雾(秀色凝空烟)。最后两句借松树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我向往像松树这样坚贞高洁的品格(贞白君),但世人可能理解不了这种超脱世俗的境界(世岂知其玄)。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岁月静好"的感觉。作者通过一棵普通的松树,写出了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也暗喻着自己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特别是"清风时过之,我琴不须弦"这两句,把自然之声当作最美音乐的生活智慧,特别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多清高,而是让松树替他说话。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就像中国画里的留白,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反而更显韵味。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