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皇宫在元宵节(元夜)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景,同时暗含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前四句写祭祀的隆重场面:汉代传下来的传统,要在庭院中央祭祀太一神(最高天神)。高大的宫架像山岳一样耸立,银灯如繁星般闪耀。这里用"乔岳""列星"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皇家仪式的庄严华丽。
后四句笔锋一转,写现实的混乱:九重台阶(或街道)上尘土飞扬人声嘈杂,万家灯火闪烁不定。诗人独自坐着,听到老者的叹息——现在已没人遵守传统礼法了。"典刑"指旧时的法规制度,这个细节透露出诗人对礼崩乐坏的惋惜。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将辉煌的祭祀传统与现实的纷乱并置,就像把一张古画和现代照片拼在一起。最打动人的是最后那个孤独老者的叹息,让庄严的仪式场景突然蒙上怀旧的色彩,引发读者对传统文化消逝的思考。这种"热闹中的孤独感",正是这首诗最独特的魅力。
薛季宣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学者称艮斋先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之子。少时随伯父薛弼宦游各地。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得其所学,通礼、乐、兵、农,官至大理寺主簿。历仕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