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灵隐禅房次刘邦彦韵
览胜行行到上方,翠微深处有禅房。
朋来薄暮还投宿,僧悟无生已坐忘。
灯火照人归别院,石台敷席对匡床。
天风洒雨沾衣湿,松影和云满地凉。
接竹引泉通绝涧,开门放月转回廊。
呼童斲笋烹春茗,拥被论诗觉夜香。
鹿女踏花依净土,鹤群警露唳层岗。
欢娱此去应须得,会合如斯不可常。
莲社逍遥将继远,兰奢称赞独输王。
闻更最苦今宵短,话旧空悲往日长。
晚节莫因些少失,浮生休著许多忙。
刘郎肯践南山约,再绊芒鞋入杳茫。
朋来薄暮还投宿,僧悟无生已坐忘。
灯火照人归别院,石台敷席对匡床。
天风洒雨沾衣湿,松影和云满地凉。
接竹引泉通绝涧,开门放月转回廊。
呼童斲笋烹春茗,拥被论诗觉夜香。
鹿女踏花依净土,鹤群警露唳层岗。
欢娱此去应须得,会合如斯不可常。
莲社逍遥将继远,兰奢称赞独输王。
闻更最苦今宵短,话旧空悲往日长。
晚节莫因些少失,浮生休著许多忙。
刘郎肯践南山约,再绊芒鞋入杳茫。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灵隐寺禅房过夜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超脱尘世的禅意生活。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六句)写傍晚投宿禅房的情景。诗人沿着山路来到深山中的禅房,僧人已进入无欲无求的禅定状态。灯光照着人回到别院,石台上铺着席子对着简朴的木床,营造出清幽的修行氛围。
第二部分(中间十句)细腻描写禅房夜宿的体验。风雨沾湿衣裳,松影云气带来满地凉意,通过竹管引来的山泉潺潺流淌,打开门月光在回廊流转。诗人叫童子挖笋煮茶,盖着被子讨论诗作,感受夜晚的宁静。鹿群在花间漫步,鹤群因露水惊鸣,这些自然景象都让诗人感到欢愉,但也意识到这种美好难以长久。
第三部分(最后六句)抒发人生感悟。诗人想效仿高僧慧远建立莲社,又自谦不如东晋名士王导。听到更鼓声感叹夜短,回忆往事觉得时光漫长。劝诫自己要守住晚节,不要为琐事忙碌。最后邀请友人刘郎(刘邦彦)再约南山,共赴这超然物外的隐逸生活。
全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禅房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清净无为生活的向往。诗中"松影和云满地凉""开门放月转回廊"等句,用动态描写静景,充满空灵禅意。最后回归现实,在出世与入世间保持平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既追求精神超脱又不完全脱离尘世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