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松篇
矫矫岁寒姿,欲存天地骨。
怒号气作涛,孤直髯如戟。
内有珀万年,疑是苌弘血。
奇态若拿云,无心偶留月。
樵子不敢攀,得辞斧斤伐。
嗟呼,委身失所恒遭刖,杞梓梗楠等榾柮。
桂煎漆割同肥腯,千古高风让薇蕨。
只今秀林防摧折,藏形直宜类株橛。
鳞老成龙心似铁,庶免蚁巢与蛇穴。
谁谓肯终天年赉志殁,一朝求材在仓卒,乃出任庙廊梁栋显掀揭。
怒号气作涛,孤直髯如戟。
内有珀万年,疑是苌弘血。
奇态若拿云,无心偶留月。
樵子不敢攀,得辞斧斤伐。
嗟呼,委身失所恒遭刖,杞梓梗楠等榾柮。
桂煎漆割同肥腯,千古高风让薇蕨。
只今秀林防摧折,藏形直宜类株橛。
鳞老成龙心似铁,庶免蚁巢与蛇穴。
谁谓肯终天年赉志殁,一朝求材在仓卒,乃出任庙廊梁栋显掀揭。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一棵古松的形象,隐喻了有气节的人在乱世中的生存智慧。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六句)描写古松的外形气质:它像一位昂首挺胸的战士(矫矫岁寒姿),树干如铁骨支撑天地,松涛怒吼似在宣泄正气,松针如胡须般刚硬竖起。树心里藏着琥珀般的树脂,让人联想到周朝忠臣苌弘的热血。这些描写都在突出古松的刚正不阿。
第二部分(中间八句)揭示生存哲理:樵夫不敢砍伐这棵松树,使它免遭厄运。诗人由此感叹:优秀人才(杞梓梗楠指优质木材)如果不懂藏拙,就会像被砍的桂树、被割的漆树一样遭殃,反而不如野草(薇蕨)活得自在。现在聪明人都像树桩(株橛)般隐藏自己,老松的树皮如龙鳞般坚硬,才能避免被虫蛇蛀空。
第三部分(最后三句)突然转折:正当人们以为古松能终老山林时,朝廷急需栋梁之材,它终究被选去担任庙堂重任。这里暗含深意:真正的英才终究不会被埋没,关键时机到来时自会大展宏图。
全诗妙在双关——表面写松树,实际写人才处世之道。既赞美了坚守底线的人格(铁骨、热血),又传授了"藏器待时"的智慧(避免无谓牺牲)。最后昂扬的结尾打破悲情,传递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积极信念。诗中"琥珀""龙鳞"等比喻生动,把抽象品格变得可视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