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柳絮纷飞的景象,并借景抒发了离别的愁绪。
前四句写景:江南水乡的春末,江边树木已褪去嫩绿,柳絮像雪一样漫天飞舞,与野鸭的羽毛混在一起分不清。阳光下柳絮像晴空飘雪,又像游丝般追着暖风打转。这里用"晴雪""游丝"的比喻,把柳絮轻盈、纷乱的特点写得生动有趣。
后四句抒情:灞桥(古人送别之地)的黄莺在驿站外孤鸣,隋堤(运河堤岸)上归马踏着夕阳。想折柳送别的人(古人折柳赠别)看着这景象不禁叹息,只能对着桑条(暗指无法折柳)空自惆怅。诗人通过"孤驿""夕阳"等意象营造出孤独感,最后用"恨不穷"三字把离愁推向高潮。
全诗妙在将飞舞的柳絮与离愁自然结合,既展现了春天特有的美景,又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深沉的别离之情。特别是把柳絮比作"晴雪"的创意,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让读者仿佛看到阳光下千万点白絮闪光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