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初夏橘洲公园有怀
露湿莺声,烟青柳色,渚园长夏清幽。
廿四番风,昨宵暗渡汀洲。
倾杯欲共芙蓉醉,奈芙蓉、不解离愁。
漫侵怀,一抹衡云,一注湘流。
年来有约因谁误?
但鸿飞眼底,梦绕心头。
寂寂孤琴,可堪重上西楼。
凭高莫问春消息,怕春还、鬓已成秋。
向江滨,立尽斜阳,眺尽归舟。
廿四番风,昨宵暗渡汀洲。
倾杯欲共芙蓉醉,奈芙蓉、不解离愁。
漫侵怀,一抹衡云,一注湘流。
年来有约因谁误?
但鸿飞眼底,梦绕心头。
寂寂孤琴,可堪重上西楼。
凭高莫问春消息,怕春还、鬓已成秋。
向江滨,立尽斜阳,眺尽归舟。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初夏时节,作者在橘子洲公园的所见所感,字里行间透露出淡淡的愁绪和对往事的追忆。
上片写景,描绘了公园清晨的景色:露水打湿了黄莺的歌声,柳树笼罩在青烟中,整个沙洲显得格外清幽。"廿四番风"指的是二十四番花信风,暗示季节的变换。作者想和芙蓉花一起喝酒,但芙蓉花不懂人的离愁别绪,只能独自面对眼前的衡山云和湘江水。
下片抒情,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遗憾。他感叹自己错过了与某人的约定,只能看着鸿雁飞过,把思念藏在梦里。孤独的他不敢再弹琴,也不敢登上高楼,因为害怕看到春天已经过去,而自己已经老去("鬓已成秋")。最后,他站在江边,看着夕阳西下,等待着一艘可能永远不会回来的船。
整首词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夏的美景,又通过"离愁"、"孤琴"、"归舟"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和对故人的思念。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很容易引起读者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