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石谣赠郭功父
屏石屏石何崭岩,云初得自江之南。
沙埋土蚀几千载,无人辨别嗟沉淹。
净空居士物鉴精,获之不贵⑴黄金兼。
清泉洗涤露真璞,野云凝结堆浓蓝。
巫峡山前暮雨霁,参差十二挑峰尖。
比千骨朽心不朽,通窍至今存四三。
蜂房蚁垤岂足数,或疏或密争嵚嵌。
铜台古研置其下,一片皴碧沉寒潭。
唐朝牛公嗜怪石,取之不已其亦贪。
争如夫君一胜百,得此自足无伤廉。
我尝乘醉到君家,临风叩以苍玉簪。
其声清越合律吕,簨簴可与大乐参。
何当琢磨中勾股,列为编磬歌云咸。
问君考击荐郊庙,孰若藏在青山庵。
沙埋土蚀几千载,无人辨别嗟沉淹。
净空居士物鉴精,获之不贵⑴黄金兼。
清泉洗涤露真璞,野云凝结堆浓蓝。
巫峡山前暮雨霁,参差十二挑峰尖。
比千骨朽心不朽,通窍至今存四三。
蜂房蚁垤岂足数,或疏或密争嵚嵌。
铜台古研置其下,一片皴碧沉寒潭。
唐朝牛公嗜怪石,取之不已其亦贪。
争如夫君一胜百,得此自足无伤廉。
我尝乘醉到君家,临风叩以苍玉簪。
其声清越合律吕,簨簴可与大乐参。
何当琢磨中勾股,列为编磬歌云咸。
问君考击荐郊庙,孰若藏在青山庵。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一块名为"屏石"的奇石为线索,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石头的独特魅力,同时寄托了作者高洁的情怀。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野云凝结堆浓蓝")写屏石的来历。这块石头来自江南,历经千年埋没,被净空居士慧眼识得。洗净后露出如云似雾的蓝色纹理,就像浓缩的自然景观。
第二部分("巫峡山前暮雨霁"到"得此自足无伤廉")用一连串精彩的比喻描写石头的神奇:像巫山十二峰般层峦叠嶂,像比干忠心般通灵有窍,纹理如蜂巢蚁穴般错落有致。放在铜砚台下,碧绿的纹路仿佛沉入寒潭。通过对比唐朝牛僧孺贪多求全的收藏癖,反衬出郭功父知足常乐的高尚品格。
第三部分("我尝乘醉到君家"到结尾)写作者醉访赏石的体验。敲击石头能发出清越如乐的声音,作者由此联想到:与其把石头琢磨成乐器用于庙堂祭祀,不如让它留在青山草庵中保持天然本色。这里暗含了对自然本真之美的推崇,以及对官场世俗的疏离。
全诗最动人的是把一块石头写得如此富有灵性:它既是浓缩的山水画卷,又是会"唱歌"的天然乐器,更是主人高雅品格的象征。诗中"藏在青山庵"的结尾尤其耐人寻味,暗示真正美好的事物不需要刻意展示,自然存在就是最美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