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孤山下作
解缆溯层波,夕宿逗沙岸。
亭亭见孤峰,独秀中流半。
阳崖倚巉岩,阴岫屡回换。
半领微径分,参差更堪玩。
离离青松阴,历历白石粲。
楼台相蔽亏,金碧穷照烂。
氤氲岚彩明,杳霭霞气乱。
彷佛神灵雨,东风一飘散。
湘妃出鼓舞,汉女时游衍。
光景未易逢,解佩徒深愿。
怅然迟暮心,重起越乡叹。
亭亭见孤峰,独秀中流半。
阳崖倚巉岩,阴岫屡回换。
半领微径分,参差更堪玩。
离离青松阴,历历白石粲。
楼台相蔽亏,金碧穷照烂。
氤氲岚彩明,杳霭霞气乱。
彷佛神灵雨,东风一飘散。
湘妃出鼓舞,汉女时游衍。
光景未易逢,解佩徒深愿。
怅然迟暮心,重起越乡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沿江而行,夜宿沙岸时所见的小孤山美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前八句写小孤山的雄姿:诗人解开船缆逆流而上,傍晚停泊在沙岸边。远远望见一座孤峰傲然挺立在江心,阳面是陡峭山崖,阴面山峦起伏变化。山腰有条若隐若现的小路,更添趣味。 2. 中间八句用绚丽的色彩描绘山中景致:青松成荫,白石闪亮,楼台金碧辉煌,山间雾气与霞光交织,宛如神仙降雨后被东风吹散。这里用"湘妃起舞""汉女游玩"的想象,把山水写得充满仙气。 3. 最后四句抒发感慨:如此美景难得一见,想要像古人那样解下玉佩相赠却难以实现。诗人想到自己年岁已大仍漂泊异乡,不禁心生惆怅。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 - 画面感极强,从远观到近看,从白天到傍晚,多角度展现小孤山之美 - 运用大量色彩词(金碧、霞气、青松、白石)营造出绚丽视觉效果 - 把静态山水写得生动活泼,雾气霞光像在跳舞,东风一吹就散开 - 结尾的感慨很真实,美景当前却想到自己漂泊的处境,情感自然流露
诗人通过描写这座江中孤峰,既展现了自然山水的壮丽,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孤独漂泊的心境。